張翠容:國際義工
昨天提到一位決心當國際義工的台灣小女生,她從東帝汶跑到埃及,在埃及給人騙了好幾次,她仍然帶着善念,多次出入埃及,從未想過放棄她的服務對象。
最巧合的是,她於二○一一年十一月第一次踏足開羅,正值革命前夕,山雨欲來。不久革命爆發,一位台灣女生竟然也一同被捲進「阿拉伯之春」的海嘯當中,親身見證了一場轟烈的埃及起義行動。
她在解放廣場上與抗爭者度過日與夜,又與室友一起逃過軍警的鎮壓,或與同僚熱烈地討論,迫她不得不思考阿拉伯地區更宏觀的政經問題。
能夠與埃及年輕人共同經歷革命的洗禮,小女生的青春生命,有了早來的成熟。
我在開羅的時候,小女生曾帶我到過她工作過的貧民窟,路途遙遠。我們擠在小巴裏,拉客的小伙子不斷大喊途經車站的名稱,而車在搖晃着,有男乘客暗地打量我們,各式各樣的人擠上擠落,好一段旅程,小女生卻從容不迫,時而打瞌睡,時而翻開她學習阿拉伯語的筆記,每天,她就是這樣上班下班。貧民窟的工作環境再差,她總是以笑容和幽默面對,與小孩、婦女和同僚打成一片。在到處都是灰沉沉的貧民窟,大家仍沒有忘記頭頂上那一片蔚藍的天空,令艱難的生活不乏生趣。
小女生看到,埃及窮人日子再怎麼苦,也會掏出僅存的錢幣,幫助路邊的乞丐;肚子再怎麼咕嚕作響,也會一起用餐;時間再怎麼匆促,也會一起行動。
我很喜歡聽她當義工的故事,特別是她在貧民窟工作的日子,一個被污名化的地方,在她筆下竟然如此充滿色彩與生命力。
我隱約看見一位年輕國際義工,是如何成長起來的。這令我想起日本義工高遠菜穗子,和她那本著作《愛要怎麼說》。對,愛要怎麼說?